這些“作品”的共性是:書中有畫,畫中有書。實質惡俗不堪,而“創作”這些“作品”的人自詡或互捧為“**一絕”“**雙絕”“寫意書法家”等,寫的作品大多標榜為“天下第一*“中華神筆*”等,他們粗暴地演繹了對書法的不敬:
究其行為表現:
1、此類”大師“不臨帖,一看筆法便露餡,字跡歪扭瞎顫抖,薄弱功底落款見;
2、章法毫無講究,隨意搭配胡亂來,盲目“創造”,自詡創新。
3、書畫功底雙無,丑不單行兩不像;
4、印章一塌糊涂,錯字頻現,毫無刀法可言;
5、紙張不講究,篇幅講究大,越大越長越多越好。
究其性情本質:
1、忽視臨帖、創新第一;
2、夸夸其談,自詡第一;
3、不求上進、名利當先;
4、性情狹隘、不容批評;
5、自以為是,孤芳自賞。
書法史上從來沒有靠花樣花哨成功的大師。面對這樣的流俗現象,提升自身鑒賞與辨識能力更為重要,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深入傳統,多看、多讀、多汲取傳統書法營養,從傳統書法里建立起端正厚實的審美觀。
在書法道路上,凡是背離傳統精華而盲目創新的人,凡是不想踏實臨帖而投機取巧的人,凡是“沒學會走就想奔跑”的人,都會融入不堪之流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