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書畫家二維碼,掃一掃查詢更便捷
    第十屆“潤德獎”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全國書法大賽征稿啟事
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» 藝術評論 » 其它評論 » 正文

    魏歐交融,澀而不雜

    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:2017-12-19  瀏覽次數:157
    核心提示:澀勢,在于緊駃戰行之法。這句話出自漢代蔡邕的《九勢》?!毒艅荨分饕撌隽艘恍┻\筆規則,并且提出了關于書法的三個美學概念,
      “澀勢,在于緊駃戰行之法。”這句話出自漢代蔡邕的《九勢》?!毒艅荨分饕撌隽艘恍┻\筆規則,并且提出了關于書法的三個美學概念,即“力”、“勢”和“藏”。“勢”是指被賦予了方向性的力,常常用來指創作過程中具有一定方向的運筆,是謂“勢來不可止,勢去不可遏”。
        澀勢,就是勢的一種表現形式。
        所謂“澀”,本義是指不光滑,不流暢。那么何為書法中的“澀”呢?不過是將“澀”與每一個筆畫結合起來罷了,若這一筆下去,筆畫兩側有些許的波動,略微粗糙,則這一筆便是澀的。“駃”有快的意思,這說明澀勢同掠筆一樣,都具有速度快的特點,“駃”也有戰馬的意思,戰馬不會一味地快速前進,而會在適當的時機停頓,行筆的過程也應如此。“戰行”是指運腕的動作,其能使筆畫兩側產生波動,也指出了澀勢與掠筆的不同點,是要在掠筆的“快”的基礎上做到“有澀”。
        要想每一筆都具有“澀勢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明末清初的宋曹曾在《書法約言》中說道:“蓋形圓則潤,勢疾則澀,不宜太緊而取勁,不宜太險而取峻。遲則生妍而姿態毋媚,速則生骨而經絡勿牽,能速不速,故以取神,應遲不遲,反覺失勢。”如果太緊湊或者太夸張,會使筆畫看起來像是下了狠勁的或者是很鋒利的;如果行筆的速度太慢則會讓整個字不夠嬌媚,太快會顯得過于骨感并且筆畫與筆畫間會不連貫;而如果在不該慢的時候減速,就會失去字的神采,如果在不該快的時候加速,便會讓字沒有氣勢。要達到這些要求,只能依賴于無數次臨摹得出的經驗和當下的感悟。相比之下,我認為做到“澀”中的運腕比以上要容易得多。唐朝皇帝李世民就在《筆法論》中寫道:“為畫必勒,責澀而遲勒。不得臥其筆,須筆鋒先行。”只需做到平常書寫時必要的筆鋒先行和筆桿正直,不讓毛筆平淡如刷地般的劃過紙面,通過運腕給筆畫“加戲”,使其形成波動,再將這微小的停頓貫穿每一筆的起和收,就能“無凝滯之勢”而“得法”。就是這每一筆的微小停頓,能夠造就整幅作品的光滑流暢。那么試問我們會因為“澀勢”太難做到而避開它嗎?當然不會。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,一個不具有澀勢的字,是不完整的,是僵硬的,是死氣沉沉的。“八體之中,有疾有澀,宜疾則疾,不疾則失勢,宜澀則澀,不澀則病生。疾徐在心,形體在手,得心應手。”這是清代的馮武在《書法正傳》中對一個完整、有活力的字的解釋。一旦我們做到了,也許就會像蔡琰說的那樣“得疾澀之法,書妙盡矣”,能夠參透書法的淺層奧妙了吧。 
    最初我學習書法時,是歐體領著我入門,所以,歐體對我的影響是深入骨髓,難以磨滅的,因此,在我之后臨習魏碑的過程中,但凡是創作的作品,總會體現出些許歐體的特點。魏碑的字體略扁,筆畫較豐滿,且充滿金石味,歐體字體略顯修長,筆畫偏瘦。但魏碑與歐體并非沒有共通之處,兩者筆畫都十分有力度,起筆收筆都宛如刀刻一般利落,行筆的過程中也都體現出澀勢。魏碑和歐體這兩者的特殊性寓于同一性之中,融合在一起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。比如“新”字,魏碑中的“新”,左右兩邊距離較大,高度相同,“親”字扁寬,,三橫長度相同,粗細變化明顯,“斤”字兩豎相背,字形渾圓卻又因為具有澀勢而露出鋒芒,好比一位豐滿的習武少女;歐體中的“新”,兩邊距離緊湊,左邊高于右邊,“親”字的三橫上下長中間短,錯落有致,“斤”字兩豎相背,整個字高聳挺拔,宛如一棵挺立的松柏,莊重而肅穆。當這兩種風格在一個字中得到了集中體現的時候,既不失魏碑的豐滿,又能給人一種穩重的感覺,在澀勢的影響下,少女也變成了端莊大氣的婦人。再比如“翼”,魏碑的“翼”字比其他字要略長一些,整體寬度一致,好似被一個長方形的框架框住了,好在筆畫粗細分明,倒也并沒有顯得過于規矩死板;歐體中的“翼”,底部的橫較長較突出,整體瘦長,呈菱形,像一只精瘦的翅膀。融合在一起,“翼”的最后一橫依然突出,筆畫的粗細變化比歐體明顯,每一筆兩側的不光滑,就像一只鳥兒正在揮動這它的翅膀,使人不禁浮想連篇。 
        雖然我學習書法將近九年,卻仍不能夠使自己的字具有澀勢,不是筆畫太細太小偏向歐體,就是筆畫粗壯得超過了魏碑的尺度,于是不斷地臨摹,創作,再臨摹,再創作,卻仍是不能把握這個限度。經常是提起筆來,刷刷刷寫完之后,才想起要運腕,要停頓,要有情感的起伏和速度的變化,因而,寫出來的字,總是死氣沉沉,缺少活力。今后,我會通過更多的臨摹去學習,體會和感悟澀勢的限度,使魏碑與歐體在我的筆下更好地融合在一起。
        近年來,國家開始培養創新型人才,為的就是鼓勵人們積極創新。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藝的一部分,內容博大精深。我們應該尊重先人的書法作品并繼承下來,但是,我們不能一股腦的全盤繼承,必須在選擇性繼承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和創新,通過實踐,實現創新,為傳統文化注入新鮮的血液。我認為,將不同書體的優秀特點在一個字中融合體現,就是一種創新的方式。也許有人會覺得,這樣做會失去書體本來的味道,但我認為,所有的書體都存在相同的地方。在魏碑和歐體交融的過程中,魏碑依舊是魏碑,歐體也依舊是歐體,融合只不過是將他們的優秀特點都集中體現了出來,并且交融在一起形成了與他們兩者平行的一條線,這條線并不會阻礙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繼續前進,相反,還能起到推動作用,一旦有人看見融合后的字體,就能同時認識到兩種字體的特點了。
        總而言之,我們任何人學習書法,都要充分運用自己的發散式思維,不能被已有的知識所束縛,做出適當的創新,才能將中國的書法藝術發揚光大。
     
     
    [ 藝術評論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違規舉報 ]  [ 關閉窗口 ]

     

     
    推薦圖文
    推薦藝術評論
    點擊排行
    ?

     
    办公室撕开奶罩揉吮奶头h_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_另类国产Ts人妖系列视频_亚洲视频高清在线观看